《功夫傳奇》之五-實戰太極
圖:香港電台 文:彭志銘(武術文化研究者)2010.07.10 曾有位朋友問我:「太極拳打唔打得架?」
圖右: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陳小旺師傅展示其站樁的功架,集九人之力推之,亦難以動其分毫。
太極拳是一種意氣運動,把技擊與吐納之術合二為一,用意念引導、以經絡做運行基礎,勁由內換,剛柔並濟,做到意動形動、意到氣到,氣到勁到的「道法自然」。 專門研究中國武術的大陸學者王廣西先生,在他那本《功夫‧中國武俠文化》內,這樣分析太極拳:太極拳講究以靜制動、以柔克剛、以小力打大力,從不以拙力取勝。它由一系列螺旋纏繞動作組成,每個動作都呈圓形,一動全動,以腰為軸,節節貫穿,不丟不頂,圓轉自如,其攻防含義大都隱於內而不顯於外。陳氏太極拳尤其要求立身中正,八面支撐,形成一身備五弓的蓄發之勢。若遇勁敵,則內勁可猝然擊出。 太極拳十分重視中樞神經的反應能力和觸覺的感受能力,在對敵時講究「聽勁」,即以皮膚的觸覺來感知對方勁力的消長,追求那種「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」的神秘境界。練拳時,通過一系列旋轉纏繞的螺旋動作,使源於丹田的內氣,以腰為軸,充溢全身,並打通任、督二脈,而後復歸於丹田,達到形神合一、內外合一。 《易‧繫辭》有曰:「太極拳中的『太極』一詞,強調『天機自然運行,陰陽自然開合,一絲不強為』,時無可名,名之曰『太極』。」 這是一個哲學性論述,看看那太極雙魚圖,便能領略── 黑白各佔一半;黑中有白、白中有黑;至大即最小、至小即最大(否極泰來);尖盡是圓、圓極即尖。 太極,顯示出虛實相合、連綿不斷、內外呼應之自然運轉境況,將這理念,放諸習武演練,能令身體五臟六腑之間和諧生息,有助養生延年;若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則是豁達胸懷的修養訓練;若套落人與自然天地間,更是「天人合一」的思想無塵境界。 |
陳小旺大師精選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