項次 |
名稱 |
動作 |
備註 |
第一勢 |
起勢
(預備勢) |
1. 兩腳合、沉腰、落胯、曲膝
2. 重心移到右腳,左腳腳跟上提、腳尖點地
3. 左腳提起,往左跨一步,腳尖點地
4. 重心左移,左腳跟著地,全身重心放在兩腳間
5. 氣沉、調息,檢視身形正確性。(沉肩、落胯、收尾閭,百會穴往上頂,氣沉丹田) |
調息與確認身型合乎規矩 |
第二勢 |
金鋼出廟 |
1. 落胯、曲膝、雙手上掤(同肩寬、高,掌心朝下)
2. 雙手沿球面下滑到腰胯間(掌心朝前)
3. 重心移右腳、雙手左『掤』
4. 重心移到左腳、雙手劃圓右轉身、開右腳
5. 重心移右腳、左腳收右腳側、腳尖點地
6. 落胯、出左腳(斜45度角、但腳尖朝正前方)
7. 雙手右轉劃圓、放下
8. 身帶左手、重心移到左腳、並轉身正面
9. 左腳踏實、右腳往前跨一虛步、腳尖點地;同時左手劃圓、右手由下往上提--前掤,左手搭在右手前臂中間。 |
重心移轉與前掤的體會 |
第三勢 |
懶紮衣 |
1. 左手翻掌(掌心朝上)
2. 右腳收回左腳側、往右出腳—腳跟、腳尖落地,重心留在左腳。
3. 移重心到右腳,同時左轉身約45度。
4. 丹田帶右手往右帶到右側(纏絲功法)、左手掌心朝上放在丹田前
5. 氣沉、右手落肘、轉為立掌、指尖朝上;左手叉左腰(姆指朝在後) |
舒展、氣沉;靠、打 |
第四勢 |
斜行 |
1. 右手勾手、左手掌心朝內置丹田前
2. 重心移到左腳、右腳扣腳尖
3. 重心移到右腳,雙手劃圓、左轉身、開左腳
4. 重心移左腳、右腳收回左腳側再往前出腳、同時右手手刀前伸,左手拉回腰跨前,掌心朝下
5. 重心移右腳、左腳收回右腳側再往前出腳,同時左手手刀前伸,右手拉回腰胯前,掌心朝下
6. 移重心到左腳、右轉身、右手自然放下、掌心朝外;左手置左耳旁
7. 身型左轉下壓
8. 左手勾手、身形轉正
9. 右手由左往右劃圓到右前方,身型朝向45度。
10. 氣沉、雙手肘落、右掌立掌、指尖朝上
|
重心移動、氣沉下落;反擒拿手、按、靠 |
第五勢 |
上三步 |
1. 重心移到後腳(右)、雙手自然放下
2. 雙手由右往左劃圓、身體左轉身、開左腳
3. 重心移左腳、右腳收回再往前一步、同時右手手刀朝前、左手收回腰胯前
4. 重心移右腳、左腳收回右腳側再往前出腳,同時左手手刀前伸,右手拉回腰胯前,掌心朝下
5. 重心移左腳、右腳收回左腳側再往前出腳、同時右手手刀前伸,左手拉回腰跨前,掌心朝下(無論斜行或上三步,往前出腳時儘量能讓兩腳呈平行往前)
|
重心轉移、胯勿浮起;前打與貫串 |
第六勢 |
左掩手肱拳 |
1. 身體下沉、胯落好、左手變拳輕握掌心朝上、右手掌心朝上
2. 重心移到前右腳、左拳擊出約11點方向 |
落胯、遠拳;腰胯帶手 |
第七勢 |
雙推手 |
1. 左手翻掌、掌心朝上;
2. 右手掤出於左手上方
3. 雙手下『捋』到左後方、同時移重心到左腳,雙手翻掌成左掌心朝上、右掌心朝下
4. 移重心到前右腳、雙手背到左耳後
5. 左腳上步到右腳側,腳尖點地;身體轉正、雙手往正前方『擠』 |
捋、採、擠、重心移動; |
第八勢 |
倒卷肱 |
1. 雙手內翻轉掌心朝上、右手拉到右後方、再到右耳後旁
2. 左腳往左後方跨一步;同時右手往前伸、左手拉到左腰胯前,重心同時移到後左腳
3. 左手拉到左後方再到左耳後旁、右手翻掌
4. 右腳收回左腳後,再往右後方跨一步;同時左手往前伸、右手拉到右腰跨前
5. 右手拉到右後方再到右耳後旁、左手翻掌;
6. 左腳往左後方跨一步;同時右手往前伸、左手拉到左腰跨前,重心同時移到後左腳
7. 左手拉到左後方再到左耳後旁、右手翻掌
8. 右腳收回左腳後,再往右後方跨一步;同時左手往前伸、右手拉到右腰跨前
9. 右手拉到右後方再到右耳後旁、左手翻掌
|
重心移動,纏絲勁 |
第九勢 |
閃通臂 |
1. 左腳後退一步、右手由上往下劈、左手背到背後
2. 雙手上『掤』、重心在後左腳,前右腳開腳
3. 重心移到右腳、右轉身、左腳上步到右腳旁一肩寬
4. 身體再右轉、右腳退到左腳左側、雙手內轉放前、掌心朝上、落胯坐好
|
轉身、落胯 |
第十勢 |
右掩手肱拳 |
1. 落胯、出左腳—腳跟、腳尖落下,右手輕握拳、左手掌心也朝上
2. 重心移到前左腳、右手出拳、打1點鐘方向
|
落胯、遠拳;腰胯帶手 |
第十一勢 |
六封四閉 |
1. 雙手右前『掤』出、重心移到後右腳、
2. 雙手往旁劃圓後,左轉身、開前左腳
3. 重心移到左腳,右腳上一步、上半身不動
4. 雙手下『捋』、到左側、翻掌、左手掌心朝上、左手掌心朝下
5. 移重心到右腳、雙手置於左耳後方
左腳上步於右腳側、腳尖點地;雙手往右腿前方『按』,約45度 |
掤、捋、採、按 |
第十二勢 |
雲手 |
1. 雙手掌心朝前,由下往上劃圓、由右正前方,勿超過肩膀高度,再轉往左邊肩膀前方,右手走肩前劃到右側旁;左手往下走到丹田前;當右手走過身體中線時,同時出左腳往左跨一步,但重心留在右腳。
2. 右手往下、左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後,轉掌面;左手往左沿右肩、正前方、左肩劃出;同時右手到丹田前;同樣當左手到身體正中線時,重心移到左腳,右腳併在左腳旁。
3. 左手往下、右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後,轉掌面:右手往右肩前劃到右側旁;左手往下走到丹田前;當右手走過身體中線時,同時出左腳往左胯一步,但重心留在右腳。
4. 右手往下、左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,轉掌面;左手往左沿右肩、正前方、左肩劃出;同時右手到丹田前;同樣當左手到身體正中線時,重心移到左腳,右腳併在左腳旁。
5. 左手往下、右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後,轉掌面:右手往右肩前劃到右側旁;左手往下走到丹田前;當右手走過身體中線時,同時出左腳往左胯一步,但重心留在右腳。
6. 右手往下、左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,轉掌面;左手往左沿右肩、正前方、左肩劃出;同時右手到丹田前;同樣當左手到身體正中線時,重心移到左腳,右腳併在左腳旁。
7. 左手往下、右手往上,上下交換位置後,轉掌面:右手往右肩前劃到右側旁;左手往下走到丹田前;當右手走過身體中線時,同時出左腳往左胯一步,但重心留在右腳。 |
重心移動、纏絲功法、肘、靠 |
第十三勢 |
高探馬 |
1. 雙手往右提起,轉掌;右手掌心朝上、左手掌心朝下(勿聳肩)
2. 身左轉,雙手往左劃圓轉身,開腳;右手在右耳後,左手手刀往前。
3. 轉左腳尖後重心移到左腳,右腳上步,重心再移到右腳,左腳尖點地;右手掌心朝後置於右胸前、手肘朝下;左手掌心朝上,指尖置於右手手肘下方。
4. 已右肘為中心,右手掌往右前方沉。同時左手手刀移到左腰邊間 |
捩、氣沉、落胯、掤 |
第十四勢 |
右蹬一根 |
1. 左手往右手掌方向掤起
2. 雙手掌心朝外,由右往左捋,到左側後,雙手劃圓在右前方交叉;右手在下、左手在上,雙手掌心都朝上。
3. 左腳往右腳前方跨一步,重心留在右腳。
4. 重心往左腳移動、雙手翻掌掌心朝下,胯落、提右腳
5. 右腳往右側蹬出,同時雙手往兩側平打,掌心朝外、指尖朝前
6. 右轉身、右腳落下、腳跟著地、腳尖提起、雙手合手、左手在下、右手在上,掌心朝上 |
落胯勿起、身型開展 |
第十五勢 |
左蹬一跟 |
1. 轉又腳面、重心移到右腳,右轉身、雙手翻掌,掌心朝下
2. 落胯、提左腳
3. 左腳往左側蹬、雙手往兩側打、掌心朝外、指尖朝前
4. 轉雙手肘、轉雙掌變立掌,指尖朝上、左腳併右腳側 |
落胯勿起、身型開展 |
第十六勢 |
野馬分鬃 |
1. 落胯、雙手合抱,右手在下掌心朝上;左手在上、掌心朝下
2. 右腳往右出腳(腳跟、腳尖落下)
3. 身先左轉再右轉,重心隨右轉移到右腳;同時雙手分開,右手往右邊帶、左手往左邊帶,呈右手掌心朝上,左手掌心朝左、指尖朝前
4. 重心移回左腳,同時右手移到正前方
5. 右腳開腳右轉180度,雙手合抱,右手在上掌心朝下、左手在下掌心朝上;左腳跟上併腳後,再往左側橫胯一步,重心留在右腳
6. 先右轉身後,再左轉身,重心移到左腳,同時雙手於右側分開,右手朝右打掌心朝右、指尖朝前;左手往左橫移,掌心朝上。 |
重心移動、落胯轉身;靠、捩 |
第十七勢 |
玉女穿梭 |
1. 重心移回右腳,左轉身,右手自然放下掌心朝外,左手手刀向前
2. 重心移到左腳、右腳上步腳尖點地;右手前伸,掌心朝上,左手指尖搭在右手前臂中間、掌心朝下。
3. 身體帶動雙手先左轉身再右轉身成,右手手刀朝前,左手指尖置於右手前臂中間,重心仍在左腳
4. 由後腳(左腳)帶動身體往上跳,雙手自然拉起再放下
5. 右手手刀前伸,左手手刀拉回護胸口,右腳前伸腳跟著地,腳尖立起,重心仍在左腳
6. 右腳往右轉90度,同時上左腳往左側出腳,重心留在右腳,出左掌,掌心朝左、指尖朝前;右手手掌護額頭前方,掌心朝前,指尖朝左
7. 重心移到左腳,運用右腳往左橫跨一步轉身,右手不變護額頭,左手自然轉腕掌心朝上,放於左腿上方 |
貫串、擒拿、捩、打 |
第十八勢 |
金鋼搗碓 |
1. 重心移到左腳,右手往前方拉起前伸,掌心朝上,左手劃圓指尖搭在右手前臂中間
2. 右手輕握拳拉起,左手變掌,掌心朝上,置於丹田前,右拳往左掌輕放,右拳拳背置於左掌上
3. 右拳拉起於胸前,同時右腳提起,大腿抬平
4. 右腳往下落(約一肩寬)、同時右手往下放,於左掌上 |
落胯、踩勁 |
第十九勢 |
收勢 |
1. 雙手往兩側打開,掌心朝下,上提與肩高 (勿聳肩)
2. 雙手同時往前,平移到胸部前方,兩手距離一個肩寬,掌心朝下
3. 以雙手肘為支點,前臂與掌往胸前轉入呈兩指尖相對
4. 雙手掌心朝下,往下按、由胸、腰、胯、伸直後轉掌合於腿
5. 起身
6. 左腳併右腳
---------結束--------- |
調息、氣平 |